(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)營口之窗專題:讀營口年味歲月,更愛幸福今天
——《營口懷舊》系列之九 營口人過年
作者 王玉通
編者按:作家王玉通的《營口懷舊》系列之九一一營口人過年,是一面鏡子,既能透過歲月看到人們在傳統文化和風俗人情中的生活過往,又能讓人從懷舊的細節中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提升。
發表此篇佳作,以饗讀者。祝大家春節闔家歡樂,萬事如意。
營口人講究過年,這個年當然是春節無疑。
營口人過年,過的可不僅是春節那一天,而是既有前奏,又有尾聲,緊鑼密鼓,將鬧騰一個來月。
“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,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掃房日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買肉;二十七,宰公雞;二十八,把面發;二十九,貼道友(春聯);三十晚上,坐一宿;初一初二,滿街走……”這首童謠,說的就是這一個多月的情形。
從臘月初八泡臘八蒜、喝臘八粥,就拉開了過年的序幕。泡臘八蒜,為的是長出綠葉,象征春的氣息;喝臘八粥,為的是不再受窮,別以后連粥都喝不上。
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就準備過年了,那時,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大人忙碌起來,買年貨,糊棚,掃房,打掃衛生……
那時,我家常買的年畫是一個胖乎乎的娃娃懷里抱著一條大鯉魚。賣年畫的人唱道:“這個娃娃胖噠噠,大娘抱二娘夸。姥姥家蒸的肉饅頭,吃著一個抱著仨。”有一年,我買了件戲出的年畫是黃鶴樓,聽賣畫的人吆喝道:“劉備過江發了愁,抬頭看見黃鶴樓。黃鶴樓上擺酒宴,周瑜問他要荊州。”春聯,很少有印刷現成的,基本都是買紅紙,用毛筆自己寫。除寺廟用黃紙,其余都是用紅紙。我家每年都是爺爺選最好的萬年紅紙,買回來他自己寫。爺爺那一手柳體毛筆字真是好的叫絕!鄰居們每到這時都拿來裁好的紅紙求爺爺寫。爺爺這時精神抖擻,一手捋著長長的胡須,一手握筆書寫。那氣質、那氣派,真叫我崇拜羨慕的不得了!臘月二十九,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年畫,大年三十重頭戲就開始了。
大年三十傍晚時分,先放一掛鞭,俗稱“接灶”,即灶王爺在天庭圓滿結束一周的匯報工作后,請他“回家過年”。
年夜飯,是過年的重頭戲。餐桌上除了雞鴨肉外,要有粘糕,寓意年年高,另須有整條帶鱗的海魚,寓意年年有余,魚一般不吃完,寓意留有余福。必備的還有拌黃豆芽,也叫“發財菜”。鹵花生拌芹菜,寓意勤儉。皆為圖個吉利。
年夜飯從晚上八點開始,一直延續到午夜。期間,女人們會抓緊時間調餡、和面、包餃子。餃子主要以用韭菜、豬肉,或大白菜、豬肉、海米調制而成的餡居多。大年初一的餃子也在此時一并包出來。包餃子時會隨機包入幾個硬幣、幾個棗。吃出了硬幣,寓意財源興旺;吃出了棗,象征一年有甜頭。除夕夜吃餃子,有辭舊迎新之意,取“歲更交子”的諧音。
我們這些小孩則興奮地跑到了院子里,放小鞭、二踢腳,甩炮仗和魔術彈等,都是男孩子所喜歡的。成掛的鞭,舍不得一次放完,就把它拆了裝在口袋里,一個個單放,點著后,逐個拋向空中,聽響兒。膽大的,捏住小鞭底下,拿在手中燃放。演砸了,手掌會被崩的烏黑發麻。未響的小鞭,也不浪費,從中間掰開,再夾上一個小鞭,點燃后,既閃花,又聽響。女孩子一般玩的是“呲花”,閃閃發光,危險系數低。
接近午夜時,大鍋里便煮起了熱騰騰的餃子。小孩子則瞪大眼睛盯著餃子碗,希望能吃出硬幣或棗,討個賞錢。稍后,再依次向老人和列祖列宗磕頭拜年,說吉利話,收壓歲錢。
大年夜下餃子,忌說“破了”。要講“掙了”;打碎了家什,要趕緊說“歲歲平安”,來化解不祥,討個吉利。
午夜新春伊始,穿上新衣新褲,提著燈籠,要去周圍五服內的親戚和街坊四鄰拜年。小時候的燈籠,框是豎長木制的,四面插上玻璃,中間放支紅蠟燭。出門時,會在手中持一柱香,外出拜年,手中的香即將燃盡時,要馬上回家,續上香,確保家中香火不斷。除夕這天,家家夜不閉戶,一為守歲,二為接待絡繹不絕來拜年的客人。
正月初一、初二,是重要的交際活動的時間,家家桌上擺滿炒花生、炒葵花籽、五香黑瓜籽、糖果和水果等。人們四處走親訪友,登門拜年,增進感情。
正月初三,是傳統的出嫁閨女回娘家的日子。娘家父母一大早就起來忙碌,精心備好飯菜,隆重招待閨女和姑爺全家。席設中午。依俗,天黑之前閨女必須要出門還家。
正月初五這一天,要吃破五餃子。按我奶奶的說法是封住這一年小人的嘴。這一天,不得動刀、動剪、動針、掃地,我奶奶在世時,哪怕“文革”時規矩都破了,可這幾條“雷打不動”。所以,破五的餃子,母親煮的格外認真,不讓一個餃子煮破,讓小人漏嘴。
正月十五鬧元宵。此日要去祖塋送燈,闔家團聚吃元宵。菜肴之盛,僅次于除夕。舊時每至元宵佳節,老城區好多地方都設臺唱戲。另有跑旱船、踩高蹺的,演員們穿上行頭,敲鑼打鼓,沿街表演,真正體現了一個“鬧”字。
元宵節一過,年,也就過去了。
作者:王玉通
作者簡介:王玉通,中共營口市委宣傳部退休干部。堅持業余文學創作五十年,有百萬文字問世,偶爾獲獎。曾為數十個單位和個人撰寫過通訊及報告文學,還剩點墨水,愿為別人代寫回憶錄。
供稿作者:王玉通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更多信息,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:營網天下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上一篇:《營口懷舊》系列之八 營口墜龍之謎
下一篇:專題:超市里的年味